王远征
专家
1976年1月至1991年3月在民航总局国际司工作,曾任国际关系处副处长和外事处副处长。15年间经历并参与了许多重大外事活动,及我国与主要航空大国的双边民航协定谈判与签订,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前苏联、印度等。 1991年4月应聘到国际民航组织秘书处运输局工作,是当时在秘书处专业局中就任的第一位中国籍国际官员。历任经济政策科、经济政策和基础设施管理科代理科长,经济管理框架科科长。 王远征于2018年1月退休,在ICAO工作近27年。在此期间,其主要负责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经济政策和指导材料的制定,研究制订双边、多边航空协定范本和双边航空协定有关条款的范文,跟踪和研究国际航空运输政府管理、空运企业经营模式等发展趋势及主要问题。 王远征曾担任国际航空运输管理专家组秘书处的负责人;参与起草和编辑了国际民航组织有关国际航空运输管理和经济政策的主要出版物及大量会议文件;负责组织和举办国际民航组织的重大航空运输会议,包括1994年以来的三次全球航空运输大会;首创了国际民航组织航空谈判会议这一被各国广泛使用的平台,是自2008年至今十届谈判会议的负责人。
姜飞
专家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副院长)。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2003 年8 月至2017 年8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传播学研究室主任、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实践基地主任。 2019年1 月至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 社会兼职包括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管理中心在线教育资源库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咨询专家、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智库专家、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理事、北京师范大学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播基地兼职研究员、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杂志社特约评审专家等。
杨杭军
专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世界航空运输学会中国分会主席,SSCI一区期刊Transport Policy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和供应链管理,获得教育部第十五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育部第七届和第八届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累计100余次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人民日报、凤凰卫视、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国内外主流媒体的采访。
杨学兵
专家
正高级经济师,律师,首都机场集团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航新型智库专家、中国航协特聘专家。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受邀参加民航局《十四五航空运输网络专项规划》等省部级课题评审20余次。主笔起草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实施意见》。主持《北京双枢纽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重要课题。
王堪林
专家
2008年9月—2023年12月:负责两届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2、WRC-15和WRC-23)民航局所承担航空议题的研究,完成多份研究报告,多次出国代表国家就负责的议题阐发、协调立场; 2013年,获工信部通报表扬,2016年获得国家无线电办公室颁发的荣誉证书; 2016年1—6月:作为咨询顾问前往国际民航组织中文科协助工作半年; 2018年起负责“航空安保对外合作平台”、“国际航空安保法规标准研究”项目,参与“民航国际公约中文译本修订”等项目。编写和翻译《民用航空国际公约汇编》、《健康飞行——驾驶员医学指南》、《国际民航术语词典》及历年《中国民航年刊》等。
赵劲松
专家
武汉大学文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 2007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职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国际法和国际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获得高级经济师职称和副研究员职称。 2019年7月就职于中国民航局国际合作服务中心编辑咨询部,主要从事国际法和国际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课题研究二十余项,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参加民航局组团的罗马公约现代化、国际航空保安公约现代化、东京公约现代化历次专家组会议、法律委员会会议和外交会议,参与民航法修改工作和航空法起草工作。
牛晋明
译审
2002-2011年 太原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教师; 2008-2011年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2年至今在国际合作服务中心从事翻译工作。 2015年1-6月在ICAO中文科工作。 任职以来所翻译和审校的重要文件包括:《机场经济学手册》、《飞行模拟训练设备鉴定标准手册》、《空中航行服务程序-培训》、《疲劳管理做法监督手册》、《机读旅行证件》、《航图手册》、《航空安保手册》、《机场设计手册(第3部分)》、《基于性能导航(PBN)运行授权手册》、《机场规划手册》等;国际民航组织第39、40、41届大会的会议文件;2023年安保审计相关文件;2024年安全审计相关文件;2012-2023年《中国民航年刊》翻译等。
王华玲
译审
2006-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2009-2011年在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工作; 2011年至今在国际合作服务中心从事翻译工作。 2014年5月至12月在ICAO中文科协助工作。 任职以来所翻译和审校的重要文件包括:《安全管理手册》、《航空安保手册》、《航空医学手册》、《机场设计手册》、《民用航空无线电频谱要求手册》、《中国民航年刊》等。
何鄂湘
副译审
2002-2005 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2005-2007 年在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工作; 2007年至今在国际合作服务中心从事翻译工作。 2013年和2015年先后两次在ICAO中文科协助工作。 任职以来所翻译和审校的重要文件包括:《危险品的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安全管理手册》、《航空安保手册》、《中国民航年刊》、《环境保护— 航空器噪声》、《简化手续》等。